APP
消息及时反馈,找工作速度更快
微信
关注微信公众平台
小程序
找工作更方便
手机站
手机求职更方便

您当前所在位置:求职指导 >没有行动一切归零

没有行动一切归零

发布时间:2019-11-06

来源:

 

一、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有想法并非坏事,但假如总是想,想了多少次,说了多少回,却丝毫没有实际行动,那终究是空想,不能成事。因此,时下流行一句话:“你就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曾有一位年轻人很崇拜杨绛,给杨绛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的仰慕之情以及自己的许多人生困惑。

 

杨绛回信,除了必要的寒暄和鼓励外,其实只写了一句话,诚恳而不客气,"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杨绛先生的这句话或许是对时下心态浮躁而缺乏行动的年轻人一种善意的提醒。网上曾有人对这句话不无感慨的说:“迄今为止我一直认为这是对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人的精神苦恼的最简洁而朴素的概括。”

 

一个人有想法、有梦想、理想再正常不过了,但如果缺少行动,即使再好的想法也是空中楼阁。

 

二、

 

笔者认为,想法只要符合我们的价值观,有积极意义,就该去行动。这个价值观就是: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有利。

 

如果想做一件事,这件事让你日思夜想,甚至夜不能寐,那说明这是你内心的声音,是你心里喜欢的,一直想做的事,为什么不去做呢?

 

假如你有好多想法,但总是前怕狼、后怕虎,患得患失,纠结难过,像个小脚女人走路,扭扭捏捏,迈不开步,始终没有行动,终将一事无成。

 

当然,你想的事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与你的职业有关,一种是与职业无关。

 

如果与职业有关,那么对你的工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而且在做事的过程中,会让你提升价值,享受快乐。

 

如果与职业无关,你依然可以去做;你可以将之作为职业以外的一种爱好,这会丰富你的生活情趣,陶冶你的情操,调节你的身心,化解你的压力,给你带来愉悦,让生活多姿多彩,让你的人生更富意义。

 

所以,任何想法,任何事情,唯有行动,才是把梦想变成现实的唯一途径。

 

人之所以会烦恼,就在于想得太多,做得太少,甚至是只想不做;而根治这个毛病的最好办法,少空想、多行动。

 

记得年轻的时候,我在物资企业工作。计划经济时代,你根本不需要出去跑业务。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逐步实行“双规制”(一半计划,一半市场)。当时我在业务科,经常出去跑业务,组织物资供销。那时信息闭塞,整天除了抱着一部电话,就是出去跑市场,与有货源和需要货源的单位洽谈。

 

感觉跑业务经常与上家下家都“说好话”,似乎有点求着人家。有时还要说一点违心的话,如一个客户在谈一批货,为了价格买得高一点,可能会告诉他,还有两家也想要这批货云云。

 

我不善言谈,有点木讷,天生怕跟人说好话;我喜欢坦诚,实事求是。记得那时常听到关心我的长辈说“你这个孩子就是太老实!”虽然当时的业务做的还可以,实际靠的是我的诚实,人家有点信任我。但说实在的,我对供销工作根本没有兴趣,觉得不适合我。

 

一次出差,在省城的一个宾馆,碰到一个老乡,我们曾经在一起工作过。他比我年长,有些阅历和经验,与我可以说亦师亦友。晚上和老乡在一起闲聊,我把想调工作的想法说给他听。他说“那你去找单位啊,你坐在家里人家不会到你家里来找你啊!”我一拍大腿说:“哎哟,你说的太对了!”

 

之后我立即行动,最终调动至相对比较适合自己的,较之流通企业专业技术含量更高一些的金融企业。或许就是老乡的那“一句话”,促使我把想法付诸行动,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三、

 

社会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是:“空想派”,只想不做。

 

生活中,有的人由于肥胖导致“三高”,医生要求减体重,自己也一直想着要减肥,但就是迟迟没有科学的节食和运动,这种变瘦的愿望就会变成他们的烦恼。这就是典型的“空想派”。

 

有的人想去学一项技能,考个职业资格,读一本书,学一门艺术,开家网店等等。但他们很在意别人的眼光,怕做不好,别人会笑话。左思右想,患得患失,一拖再拖,就是没有行动。

 

“空想派”的特点是:想好的事一拖再拖,拖拉成习惯,还会找出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缺乏行动力。

 

另一种人是:“行动派”,想好就行动!

 

说一个“泡椒凤爪“的故事。重庆有友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鹿有忠,他最初做餐饮。一天,他将卤菜中剩下的几只鸡爪子随手扔进了家里的泡菜坛子里,过了几天捞出来吃,发现味道非常好,越吃越想吃;身为吃货的他,敏锐地发现这或许能成为大众欢迎一道新菜,果然如鹿有忠预料,泡椒凤爪正式出场就成为了店里最火的菜。

 

鹿有忠看到很多人在品尝这道菜后都要打包带走,就琢磨着将泡椒凤爪做成袋装以方便携带。有了这个想法后,鹿有忠说干就干,开始办食品厂,开启了探索休闲食品之旅,最终做成了上市公司,成为行业龙头企业。

 

歌德曾说过:“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当运用;光有愿望是不够的,还应当行动。”行动才是成事的必要条件。

 

又比如:多年前,由于工作关系,我接触一位创业者。他是县农业主管部门的青年骨干,家是农村,读的农校,学的农技、农药之类的专业,他一心想搞农药。1989年从公务员系统走出来,自己创办农药厂。从几千元起家,开始搞农药分装,有了基础就慢慢搞起了农药生产,再后来搞起了农药系列产品的开发,最后系列产品的产、销、研一条龙,企业逐步做大,多年后成为上市公司,现成了地方政府的骨干企业、利税大户,跻身中国500强。

 

以上说的是“行动派”。行动派的特点是:一旦认定了要去做一件事,就用持续有效的行动去代替心中的“愿望”。

 

四、

 

记得俞敏洪先生曾经在一次演讲中说过,在坐的有没有想清楚一辈子到底干什么?如果你是这样的人,比如我一辈子就是想当一个小说家,像袁隆平那样的水稻专家或者我一辈子就想种玉米也挺伟大的,因为把一辈子想清楚以后,沿着这条路往前走一般结果都不会太差。当然如果你有天赋能力往前延伸水平就更加好了。

 

俞敏洪的话依然告诉我们:想清楚后,就要行动,坚持下去一定不会太差。

 

即使再好的想法,也只有行动才是打开“梦想”的金钥匙。如果你只想不做,或做起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遇到一点困难和挫折,甚至别人有一点“微辞”,你就停下脚步,那你根本做不成事。

 

做事要有自己的定力和动力,动力来自于价值观、兴趣爱好,而非完全出于功利;;定力是把这件事坚持做下去的意志力或者说控制力。

 

因为做一件事可能需要五年、十年、二十年……乃至一辈子去做。我想:你坚持的时间越长,这件事情的意义就越大;你也会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享受快乐,实现你的人生价值。

 

所以,想好了,就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