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消息及时反馈,找工作速度更快
微信
关注微信公众平台
小程序
找工作更方便
手机站
手机求职更方便

您当前所在位置:求职指导 >因是河南人求职被拒:为什么有些公司会因为地域拒绝求职者?

因是河南人求职被拒:为什么有些公司会因为地域拒绝求职者?

发布时间:2019-11-12

来源:

前两天,“因是河南人求职被拒”的新闻登上了微博热搜,而职场歧视这个话题也再度被网友热议。

 

针对这一事件,网友们的观点也分成了两派:一派表示这毫无疑问就是地域歧视,必须坚决抵制;而另一派则认为事情没有这么绝对,有些工作的确是需要考虑地域因素。

 

职场里,地域歧视一直是个敏感话题,那么招聘时考虑地域因素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为什么有些公司会因为地域拒绝应聘者?

 

1、职业需求,地域代表信息

 

大学毕业在家乡工作了两年后,小薇和朋友一起来到上海当起了沪漂。小薇学的护理专业,又有两年工作经验,顺利找到了一家养老服务公司面试。

 

看完小薇简历,HR开始用当地方言提问小薇,而小薇则一个字都听不懂。看着一脸茫然的小薇,HR又用普通话问她对上海的风俗和饮食习惯有多少了解,而这个问题,小薇也没能回答上来。

 

面对小薇的面试表现,HR表示虽然小薇的护理经验很有竞争力,但不会上海话,也不了解上海的风俗和饮食习惯,在照顾老人时难免有很多不便,所以最后还是拒绝了小薇。

 

虽然有些委屈,但是对于HR的理由小薇还是能够接受,因为她想起自己在老家照顾老人的时候,也是因为对家乡的熟稔让自己加分不少。

 

有的工作因为其特殊性,需要招聘特定地域的人,比如各个地方的养老院会优先考虑招聘本地护工,又比如需要清淡饮食的护理所也不太会考虑四川大厨。

 

2、糟糕经历,损失厌恶心理

 

前段时间公司招聘某一岗位,HR把A地的人全部pass掉了。问其原因,HR一脸气愤地告诉了我,上次他招了一个A地的人,因为简历不错,能力也还行,就给了他一个重要岗位。谁知道对方接手工作以后,干了一个月,连交接都没有,转身就离职了。

 

工作进行了一个月离职时却没有交接,更要命的是这个人手里的任务还是关键环节,直接导致项目推迟了三个月,不仅项目部挨了批评,这个HR也被扣掉了奖金。从此以后,他就再也不招A地的人了。

 

对于这种做法,大部分职场人都会说不能以偏概全,HR的做法是一杆子打翻一船人。然而在心理学上这种行为却有着合理的解释,叫作损失厌恶心理。

 

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往往损失更让人难以忍受,同量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同量收益正效用的2.5倍。

 

这也就意味着,HR和公司很难因为A地来的员工表现好而记住A地,却很容易因为A地来的员工表现不好,而对A地产生不好的印象。而同样的情况还会出现在不招特定学校的学生,以及不招特定年龄段的人。

 

3、刻板印象,HR了解渠道有限

 

在面试过程中,除了简历内容和现场沟通,HR想要再对你进行了解,就只能从你身上的自带标签入手。比如高学历的学生更有可能拥有更好的能力,某个学校的学生更具有创新精神,以及某些地域的人拥有某些特质。

 

这些自带标签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刻板印象,这些刻板印象有好有坏,形成的原因也并不相同,在纸面实力相近的情况下,HR只能从这些刻板印象中挑选更有可能适合公司的员工。而这个时候,一些地域的刻板印象会成为HR的考虑因素。

 

即使这些刻板印象存在着不合理且片面的地方,但对于了解渠道有限的HR来说,只能通过这个方式,来选择看起来更保险一些的应聘者。

 

考虑地域因素到底算不算歧视?

 

事实上,职场中的地域歧视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那么是什么让大家对地域因素如此敏感?让我们来看一看招聘时另一个经常被提到的因素,学历。

 

在应聘时,大公司要求高学历被大家普遍接受,许多应聘者努力提升自己的学历,也是为了拥有竞争大公司职位的机会。那么为什么很少听到职场人会抱怨学历歧视,甚至并不认为因学历而被拒绝是种歧视呢?

 

因为学历和地域相比,职场人有了努力与选择的权利。

 

学历是通过个人努力而获得的,在获得学历的过程中,人们拥有更多的参与感。而地域这个天然属性,是人们出生就自带的标签,即使我们换了户口,也改变不了自己出生时就拥有的地域属性。

 

而心理学上,人们对于自己能够自主决策的事情,往往会归因给自己,而对于自己无力改变的事实,则更多地会归因给外界。也因此,需要高学历,被认为是公司发展前景广阔的证明,而限定地域,则被认为是职场中的歧视行为。

 

所以作为职场人,我们应当更理性地看待地域因素。单纯因为偏见拒绝某个地方的应聘者,这毫无疑问是职场歧视,而当地域在职场中作为考虑因素时,我们更应该去思考这个因素反映出了我们身上的什么能力和特征。

 

面对不能改变的地域,我们能做什么?

 

1、理清思路,是地域歧视还是客观需求

 

在听到对方因为地域而拒绝自己,即将爆发之前,请先平静下来,冷静思考,对方拒绝自己,到底是万恶的地域歧视,还是所应聘职位的客观需求。

 

坦诚地询问HR,自己因为地域因素缺失的是哪方面能力,如果对方真的是地域歧视,那么我们不仅pass掉了一家价值观有问题的公司,还可以采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而如果得到了有用的信息,那么不管是增加能力还是规避漏洞,都会是不错的选择。

 

2、抓住重点,让自己成为优先项

 

应聘时看到某地人优先,我们第一个想到的不应该是这个条件多么不公平,而是应该抓住重点,思考“某地人优先背后”代表着他们具备什么能力。

 

比如小薇应聘的上海养老院,除了上海本地人外,也有不少在上海生活了很长时间的外省市职场人。作为外来的上海通,虽然没有本地户口,但有些人依然拥有和本地域求职者相同的能力,甚至有可能更胜一筹。

 

抓住这个重点,在可行的条件下进行自我提升和补充,使自己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就会成为HR面前的优先项。

 

3、反对地域歧视,从自身做起

 

相信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曾和朋友或者同事开过一些无伤大雅的地域玩笑。这些玩笑听起来似乎只是为了逗趣,然而那些对于地域的负面刻板印象,也是这样一点一点积累下来,最后成为了影响职场人求职的不确定因素。

 

拒绝职场歧视,从杜绝这些刻板印象开始,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拒绝地域有关的玩笑,不参与涉及地域的讨论,不将某些负面影响的产生原因归结为地域因素,从我们自身做起,才能一点一点,将地域歧视从我们的职场赶出去。